了解和掌握传统型护岸向生态型护岸转变的途径,有助于从护岸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入手,建设新型的生态护岸和改造已建的传统护岸。
从设计角度传统型护岸工程为便于施工和保证输水能力,常将过水断面设计成梯形等规则的渠化断面,上、下游河道断面呈现均一化倾向,不利于维护河道的生物多样性。
因此,生态型护岸在设计上要避免这种不利状况。
首先在纵向设计上要对河段加以细分,充分考虑现场的生物生存状况;其次断面设计在满足防洪要求的前提下,要从生物生存的角度出发,护面层设计要注意确保透水性、多孔隙,护脚处要注意营造多变的近岸流态。
在护岸工程设计中提倡凡有条件的河段应尽可能利用木桩、竹笼、卵石等天然材料来修建护岸,是一种完全崭新的护岸设计理念。
在选材上应当摒弃滥用混凝土、水泥、沥青等硬化材料以求护岸安全可靠,施工简便的传统设计观念,多采用绿色生态混凝土等新型绿色建筑材料。
从施工角度给混凝土护岸覆土是绿化护面层的有效措施。
可以采用的方法有先在混凝土护岸上铺排水垫层,然后在排水垫层上设置塑料防滑框,最后再覆土植草;或者将掺有有机物和微生物的土壤喷吹到混凝土护岸上,然后在其上铺种草皮;或者直接用能生长植物的特殊混凝土作为护岸材料。